音樂粉 > 音樂教程  >  唱歌技巧  > 美聲唱法 > 淺談美聲唱法

淺談美聲唱法

  • 人氣:768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19-02-27 11:41:01

  高中時期我曾受一位讀音樂的朋友影響,于是對美聲唱法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而且對這種唱法有很大的興趣。暑假的時候我還曾找了一位聲樂老師上了一些聲樂課,加深了我對美聲唱法的認識。我發(fā)現(xiàn),我越是接觸這種博大精深的唱法,就越是被它吸引。那么,到底美聲唱法是什么呢?

  美聲唱法來源于意大利語“belcanto”一詞,意為優(yōu)美的歌唱。美聲唱法實際上是從西歐專業(yè)古典聲樂的傳統(tǒng)唱法發(fā)展起來的。從文藝復興以后逐步形成美聲唱法。當時的西方音樂更多是建立在多聲部的教堂音樂、復調音樂基礎上,唱法本身脫離不了宗教音樂的影響。歌劇的產生是美聲唱法形成的直接原因,最初的歌劇以閹人代替女聲來唱,由女中音代替男中音來唱,隨著歌劇劇情的發(fā)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戲劇性唱段,閹人的歌唱滿足不了表達劇情激烈發(fā)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們努力探索、鉆研、改進自己的唱法,以適應劇情的需要,這樣就產生了今天表現(xiàn)力豐富多彩的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點之一,是它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頭位置較低的發(fā)聲方法,因而產生了一種明亮、豐滿、松馳、圓潤,而又具有一種金屬色彩的,富于共鳴的音質;其次是它注重句法連貫,聲音靈活,剛柔兼?zhèn)?,以柔為主的演唱風格。

  美聲唱法的創(chuàng)始人G·卡奇尼在他的《新音樂》的序言中介紹了這種演唱方法。繼而18世紀的P·F·托西、G·曼奇尼、19世紀的F·蘭佩蒂、M·加西亞等又著書作了詳細闡述。美聲唱法在演唱技術上的特點如下:

  呼吸  要求有飽滿的氣息支持和靈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主張胸腹混合式的橫膈膜呼吸法,正確的呼吸方法是良好發(fā)聲的基礎。

  起音  美聲學派把輕松、明亮、準確、圓潤的發(fā)音,看作是正確發(fā)聲的關鍵。是調整氣息及喉頭狀態(tài)以及集中共鳴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軟起音和硬起音兩種。良好的起音應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在良好起音基礎上的演唱,可以使聲音有彈性、有持久力、節(jié)約聲帶和體力消耗,延長演唱壽命。

  聲區(qū)  聲區(qū)的統(tǒng)一是美聲歌唱訓練中的試金石,美聲唱法取得聲區(qū)統(tǒng)一的主要方法是:強調唱好各聲區(qū)間的“過渡音”,就是唱上行音階時,要把前一個聲區(qū)的最后3個半音唱得稍帶下一個聲區(qū)的特征(即虛些、假些、暗些):唱下行音階時,較高聲區(qū)的最后下行的3個半音,要唱得稍具較低聲區(qū)的特征(即實些、真些、亮些),這樣逐漸的變化過渡就可避免由于從這一聲區(qū)到另一聲區(qū)的突變而產生的破裂音。

  聲音的連貫  是氣息流暢和喉頭穩(wěn)定、共鳴良好的反映,又是美聲歌唱的旋律線條優(yōu)美動人的主要特點。

  音質、音量  美聲學派注重追求圓潤、明亮、優(yōu)美而抒情的音質,它十分重視在一個單音上漸強漸弱的控制能力的訓練,這不僅是訓練呼吸控制和音量變化的能力,而且還可使聲音松馳富有彈性,音色有多樣變化,以豐富藝術表現(xiàn)力和促使聲區(qū)的統(tǒng)一,聲音的漸強漸弱主要是依靠氣息來控制。用有氣息支持的輕聲來唱高音也是獲得“頭聲”的良好途徑之一。

  靈活性  用快速的音階、琵音、跳音或裝飾音練習,或用花腔的華采段來訓練歌唱者聲音的彈性和靈活性,是美聲學派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可以促進聲音松馳而富青春活力,有利于延長演唱壽命。

  微顫 歌唱中正常的微顫應是每秒鐘6-7次,過快或過慢都會破壞聲音的連貫或造成不悅耳的音質,歌唱中微顫的快慢又與歌曲內容及情緒有關,激動時快些,寧靜時慢些,平衡些,它又是一種強有力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

  以上就是美聲唱法的概念和主要特點。其實我們的歌曲的主要唱法除了美聲唱法外,還有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每種唱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那么他們與美聲唱法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一.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界限

  我想可以從唱法訓練和共鳴的不同這兩方面來區(qū)分。第一,唱法的訓練:如果全面地考慮世界藝術歌唱,這唱法上的區(qū)別,是指唱法本身嗓子的力量及其真假聲的比例是什么狀態(tài),要混合到什么程度,是以真聲為主還是以假聲為主。第二,共鳴的不同:美聲唱法是全共鳴,有些唱法只用部分共鳴,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高,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低,共鳴腔體的運用,用上部、用下部、用中間,這是區(qū)別唱法的幾個方面。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qū),混合共鳴,聲音真假混合,共鳴同時出現(xiàn)。有的唱法共鳴用得比較暗。美聲唱法唱歌劇時后邊咽腔和鼻咽腔用得多,唱音樂會的后邊用得少,到高音也不掩蓋。這些唱法雖然都叫美聲,但是唱不了歌劇,雖然都是專業(yè)的,唱法上的區(qū)別也很大。在國際比賽中,常遇見這種情況,有的參賽者的歌劇選段唱的非常好,到唱藝術歌劇時,就完全不對了;或者藝術歌曲唱得非常有味,很正,但歌劇選曲唱不好,這些情況都不能入眩唱不同的作品要在唱法上有細微的變化,才能適應作品的需要。另外,在世界上各種唱法就更多了,但不外乎嗓音的使用方法和共鳴的組合法的不同,這兩方面各種組合的可能性都有。藝術的歌唱包括很好的民歌,好的歌唱者都是根據(jù)所唱的作品選擇唱法。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歌唱中語言的位置,元音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共鳴也不同。有些唱法希望保持元音的位置不變,從低到高保持元音不改變,保持共鳴的統(tǒng)一,甚至唱華彩部分,咬住原有元音不改變,絕不允許到高音用a來代替原有的元音。

  二.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的概訴

  多年以前直至今日,我們不少人都把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截然區(qū)分開來,把它們弄得界限分明。但其實美聲、通俗的技法都包括在聲樂這個范疇里面。人們評價藝術和體育的時候都總愛說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說到足球,不管什么南美技術型,歐洲力量型,只要能進球就行;說到歌唱,自然是好聽就行。此外,不管美聲唱法還是通俗唱法,都是建立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基礎之上的,沒有科學的方法,聲音就不會有持久的魅力。但是,從演唱方式和風格上來看,兩種唱法之間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美聲講究聲音的松、通、圓、亮,講究聲音的華麗、華美;通俗則講究演唱風格的個性化。下面就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做一些比較。

  前文我已講述大概講訴了美聲唱法的特點,那么何為通俗唱法呢?

  多用自然嗓音,吐字清晰,親切隨意,這種因通俗歌曲而產生的唱法,即可稱之為通俗唱法。通俗歌曲演唱簡明易懂,所表達的情感貼近人們的生活,因而深受大家的喜愛。很多時候,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蚋吲d,或優(yōu)郁,唱歌都可以使心情放松,逐漸的唱歌發(fā)展演變成一種大家共同享受的娛樂項目。唱歌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大部分人唱歌雖然能使自己快樂,卻不一定能給旁人帶來偷悅,甚至令人無法容忍是為什么呢?因為人生下來不久即會說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但唱歌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時間比例很小,只有那些音樂天賦特別好,或經過歌唱專業(yè)訓練的人才能將歌唱得輕松自如,優(yōu)美動聽。

  最后,我想說一說美聲唱法的訓練方式,主要有三大點——氣息的支持、喉嚨的打開、聲音的安放

  1、身體站立的姿態(tài)

  全身前傾,重心放在腳掌的前半部,將人身體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前半身自然放松,后半身緊張站立,此時趕到四個部位又微微的力量:一是后脖經部挺立感,二是腰部緊張感,三是臀部收縮感,四是腳尖站定感。這四個部位的微力感連為一線,稱為“四點一線”,這種四點一線的感覺就是正確的歌唱姿勢感覺。

  2、張口練習

  彎腰15度,身體放松,左手食指輕輕托著下巴(不是壓)。 用后脖頸和笑肌的力量,使口向上張開,露出上牙,下巴放松,形成到三角口形。向上張開時,笑肌積極工作,此時兩腮和鼻根的兩邊有向上提的力量,這“四個點的力量”,使鼻咽腔打開而穩(wěn)定,因此在歌唱時,要始終保持,不能松懈。

  要求三張:張口、張鼻孔、張(睜)眼睛,張口時喉位自然下方,喉嚨自然打開。張鼻孔、睜眼睛時,鼻咽腔自然打開(即“洞洞”)而站定,從而形成從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的一條暢通無阻的共鳴通道。其整體似驚喜感。

  張開后,口咽腔要有“噢”的感覺。也就是要有半打哈欠的感覺和狀態(tài)。要用腦子想“噢”,而不是咬“噢”,更不能用舌根壓。這樣想著“噢”,軟口蓋自然提起,口咽腔自然打開而穩(wěn)定。

  向上張開的同時,要求收小腹,低頭閉口時,小腹放下來。這樣,張口時收腹,閉口時松腹的反復練習,鍛煉了小腹的靈敏性。

  所有的動作完成后的一霎那,頭頂要有挺拔、提神的感覺。

  3、挺起胸動作

  動作:兩手從胸前開始向頭上放打開再放下,這樣就使胸很好地挺起來了。注意保持這種身體提起的狀態(tài),在演唱過程的始終。

  4、吸氣的方式

  體會吸氣自然的方式:收小腹,吐出腹內的空氣,然后放松小腹,小腹自然復原,

Powered by 音樂粉 m.focusdi.com.cn 備案號:京ICP備2024095045號-19

音樂粉所有資料均為網(wǎng)友制作、提供或從網(wǎng)絡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內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和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改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