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粉 > 音樂教程  >  樂器教程  > 二胡教程 > 二胡左手技術性的訓練

二胡左手技術性的訓練

  • 人氣:446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22-07-06 16:37:42
作為琴家,每人有著不同的練習習慣。有人每天練習7——8小時,有人每天練習3至4小時,也有的平時每天只練習1——2小時,而有的人只是隨自己的性情來練習,一般來說大家都只在開正式演出前1——2個月才集中練習更長的時間。不論琴家們如何聲稱自己“從來不練琴”或者“從來不超過1小時”之類,千萬別信。因為任何一首琴曲都是無論如何不可能通過每天興之所至的練習所能掌握的。一位偉大的琴家在灌制《廣陵散》或《秋鴻》的時候,怎么可以想象他每天只練5分鐘琴呢?因此,練琴,長時間的不知疲倦的練習,不但是造就一位琴家的關鍵之關鍵,同時也是習琴者本人獻身于藝術的崇高精神的集中表現。 同樣坐在琴凳上,練習方法的不同,將導致效果的截然不同。同樣花這么點時間,其“效率”卻極高。 慢練 慢練是克服一切技術障礙之本。通過慢練,應當使演奏者在一接觸樂曲開始就走上一條正確演奏的軌道。慢練尤如“放大鏡”,把樂曲中的一切細節(jié)都擴大了,使演奏者能謹慎地注意到音樂的每一個細胞。 在慢練中,要隨時注意解決以下基本問題: 1、確定指法。 最好在視譜階段即記下正確的指法。有些段落式經過句需要考慮幾種指法可能性;再參考不同版本中編者所注明的指法;最后確定自己擬采用的方案。千萬不要任意更改指法。只有在困難片斷無法克服的情況下,才研究通過更改指法使之“由難變易”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在視譜階段即按最佳指法彈琴,并且通過慢練將它固定下來,切不可隨心所欲,胡來一氣。 2、確定分句。 分句是音樂的語氣、語調和呼吸。分句是否正確表現出演奏者音樂素養(yǎng)的高低。從視譜階段起,慢練的一個基本要求和目的即是正確地劃分樂句。這是一個說來容易實際十分復雜與困難的問題。由于古琴譜是指法譜,節(jié)奏和段落在不少情況下,都和難正確地劃分樂句,這致使習琴者養(yǎng)成了“依樣畫葫蘆”的習慣,從而影響彈奏。 3、確定基本的動作走向。 慢練相當于做慢動作、看慢鏡頭。整個演奏動作都被夸張地放大了。慢練能夠促進演奏動作的連貫,使演奏者清楚地明了動作的走向,如向上,還是向下,左右之間距離有多大,是撞還是逗,是吟還是猱等等。還要通過慢練,加強全身動作的配合與一致,如同進行深呼吸一般,使音樂的氣息變得更為延綿漫長。 4、對困難片段的彈奏方法。 對于困難片段,當然不可能僅僅通過慢練達到演奏要求.然而,慢練在一開始卻十分重要。要有足夠的耐心把一首飛快的難度練習曲當作緩慢的樂句來演奏。凡是這種耐心把快速的艱難片斷放慢八至十倍練習的人,必定比較容易達到人們望之生畏的峰巔。 分解細部練習 習琴者容易犯的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就是不斷地一遍又一遍從頭到尾演奏一首樂曲。殊不知,這種從頭到尾的演奏實在是有百弊而無一利,極難從中獲益或得到長進。好的練習方法是把音樂分解為細部,一小塊一小塊的練習,好比先仔細地把每個零件磨光銼平一般。 1.分手練。 不少人一開始就兩個手一起練。牢記:在初級階段,任何樂曲都要分為左右手練習,把握好基礎。即使一首簡單的小曲,左右手也都擔負著不同的任務和職能。這不是說要先練習右手,再練習左手,而是說在左右手練習的過程稍稍偏重于對其中一只手的練習。 習琴者尤其是初學者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譜字多的部分。殊不知,在許多情況下,往往是譜字“少”的而容易被忽略的東西,恰是音樂的靈魂,正所謂計白當黑,大音希聲。不但在熟悉樂曲的初步階段需要要分手練習,而且在準備彈奏的全過程中,即使對樂曲的了解、掌握與處理都趨向成熟,也仍然要隨時穿插分手的更為細膩的練習。 2.分音色聲部練。 應當養(yǎng)成把琴曲中的各個音色層次區(qū)分開來練習的習慣。有時一個樂段中對音量、音長會有不同的要求;有時會相互交叉;有時會相互補充;有時會相互排斥;有時不同的層次需用不同的音色演奏。所有這些都是音樂表現中十分重要的問題。要做到把每個樂段的音色、音量與音長、音色有所區(qū)別,或音響有所不同,或體現出它們各自的獨立意義,都只有通過分音色聲部練習的方法才能達到。 3.分樂句練。 一句一句地練,是每個教師告誡學生的老生常談。然而大多數習琴者仍習慣于從頭到尾一遍又一遍地彈。從練習的角度而言,這種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方式是難以得到真正提高的。要提高演奏水平,唯一的有效途徑是把音樂分解為一個一個樂句,集中注意力,以最大的耐心,一句又一句地仔細“磨練”。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地提高整體演奏水平。因為,在從頭至尾一遍遍彈的過程中,無數細節(jié)被忽略,被帶過,甚至還反而會養(yǎng)成許多不該有的錯誤習慣。那就不僅僅是“欲速不達”,簡直是“南轅北轍”了。只有真正了解每個細節(jié)的正確演奏習慣都必須經過無數次重復練習才能養(yǎng)成的時候,古琴演奏者才算真正掌握了“練琴”的真諦。必須強調指出,練習不等于演奏,它們完全是兩碼事。不應當在練習的時候像演奏那樣地彈琴。練習的目的是克服難點,培養(yǎng)正確的彈奏習慣,尋找所需要的聲音與感覺,等等。這一切,只有通過慢練、細練、分開“零件”練,才能達到目標。 練習的第一步目標,基本的目標,不是把手指彈得飛快,或是盲目地加上許多表情、動作和難度。作為練習一首琴曲的基礎,首先應該把這首琴曲理順。所謂理順,指每個音都要彈到,不溜掉,不虛,不飄;手指、手腕、手臂都配合自如;所有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十分平滑,勻稱。比如對“輪”來說,均勻是比速度更為重要的第一位要求。 換把過程中的手指訓練 當原把位的按音動作較為靈活之后,換把過程中的手指按音狀態(tài)和靈活性便成為演奏中的又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吉普賽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和王建民的四首《二胡狂想曲》、劉學軒的《二胡協奏曲》等移植與現代創(chuàng)作的二胡曲中,華彩樂段的快速上下行經過句在樂曲的旋律中頻繁地出現,此時,如何在快速換把的旋律中保持左指的靈活性,幾乎已經成為演奏者技巧能力的標志。 在實際演奏中,換把動作重心的位置變化與換把動作的速度有著直接的關系: 前面曾提到過的,即“速度越快動作越小、速度越慢動作越大”這一演奏中的自然規(guī)律。在慢速的旋律中,左指及左腕的關節(jié)可以隨換把的動作自然曲伸,按音的位置也較自由,但切忌慵懶和軟弱無力的動作感覺以及僵持的換把動作;在較快甚至是快速的換把動作中,指、腕關節(jié)的動作感覺應呈控制狀態(tài)服從于換把動作重心的變化。 可以說換把動作的重心越明確、越穩(wěn)定,按音的手指感覺就越松弛、越自如。 如果說慢速換把時動作的重心在手上,那么隨著換把速度的提升就應該逐漸轉移到小臂的部位,此時肩關節(jié)的感覺應該處于控制狀態(tài),而當某些旋律的進行需要以急速的動作換把時,左臂就應以爆發(fā)力的感覺來驅動,此時手指的按音動作應通過指尖在琴弦上的迅捷起落來完成。 綜上所述,左指的靈活性的訓練應從自然協調的按音手型和虎口的位置感覺開始。在訓練中,按音的位置、著力的感覺、手指的獨立狀態(tài)和自然的重心轉移諸多方面都是需要認真解決的。手指動作的靈活性和耐力性,從根本上說還要依靠掌指關節(jié)的靈活性與耐久性。因此,在訓練左指靈活性的同時,不可忽視對掌指關節(jié)功能的訓練。比如快速的用左手做“伸”(將五個手指全部伸開)和“握”(握緊拳頭)的動作,就是鍛煉掌指關節(jié)和手指關節(jié)曲伸動作的很好練習。只有掌指關節(jié)有耐力了、動作也靈活自如了,手指按音才有了動作的條件和基礎,才能夠在演奏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Powered by 音樂粉 m.focusdi.com.cn 備案號:京ICP備2024095045號-19

音樂粉所有資料均為網友制作、提供或從網絡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內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和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改正或刪除。